星期一, 11月 10, 2003

原來真的有妖怪

我認識H先生已有兩年多了,記得當他跟我買的第一個案子的時侯,我記得同事都在罵他,說他很摳門,可以賺兩百萬的案子才給我們1%,老闆也是搥心肝,直說沒有看到房子,不然就自己買來賺就好了。

年過年前,傳了20多間案子給我們,我那時只覺得大概是個身價四五千萬的人吧,老是騎著一台摩托車在街上跑來跑去看房子,跟他介紹房子還一邊講手機,那 時只覺得那麼多案子在轉還這樣騎來騎去,實在只能用「看屋痴」來形容,一台摩托車上載著四五千萬在台北市的街頭跑來跑去,後續是又有報他買了幾個案子,還 是那付風衣夾克樣,騎著摩托車來。

現在來說說這隻大妖怪,時間是11/6,我想說要幫個客人找大安區的案子,那張黃色小DM上印了四個案 子,大小都有,看了一下電話是28開頭,我想說應該 北區的同行吧,那我報報名號可以配合就ok了,電話一打過去才發現是H先生家族的人接的,說會傳資料給我們,結果北投士林天母就傳了40多間,那時我們就 想這兩年還真不錯,賺到大錢,可以滾這麼多房子出來。但是想不到當他們傳來大安信義近40個案子,我們全部都說「哇!真的賺喔」。結果我後一天去看房子就 碰到大安區的同行,一看到同行手上的資料差點昏倒,200多間案子。現在談了一間在斡旋中,謄本一調竟然沒有貸款,我當下打電話問一些同行,發現他的房子 都沒貸款。夭壽啊!光信義大安總開價達到4.2億,竟然全部沒貸款?再加上士林北投天母共3.5億,同事正在斡旋的也沒貸款。200多間沒有一間有貸款??????

原來這個每天騎摩托車到處看房子的中年歐吉桑,身價如此菲然。就如我的標題,一隻大妖怪,有為者亦若是啊!

星期六, 11月 08, 2003

定存無用,購屋生息

入這行剛滿三年,想想這幾年賣得房子,不禁有些怪異。我的客人好像都是投資客,怎麼沒有幾個正常的買方呢,第一間賣的是一個做牙齒的,但從第二間開始,通通都是投資客,不管是買了再賣還是收取租金,都是比銀行好很多哩。

小姐年初買了一間銀拍屋,整理一下租給人家,標價加上一些裝潢費才550萬,可是現在一個月可以租人家25,扣掉稅金還有22500,一年收個27萬,5%的利息算是非常好了。

現在很多人都在問我房地產會漲還是跌,我的答案是無法確定,地產要跌的因素有幾個:

1
.人口減少,像日本就是出生率少於死亡率,所以長期是繼續貶,日本在2050人口只剩目前的2/3,而且單身寄生族持續增加,所以房價是完蛋的。台灣的生育率是全亞洲最低的,也有寄生族的問題,所以未來前途堪慮。

2
本島的建商把市場搞爛了,房子並沒有針對『人』的需求去設計,我在看到大連市的照片,就很想搬過去,一個城市有超過35%的綠地,這個薄熙來果真是一 號人物,五年要在遼寧種上七億顆樹,恢復清初的風貌,這種眼光實在不是本島那些垃圾政客可以比的,就算藍軍明星馬英九,也沒有那種能力來搞好台北市。

3
.大陸市場崛起,資金外流嚴重,地產投資客不斷轉戰大陸,尤其網路發達,資訊取得愈來愈方便,投資大陸地產再也非難事。

會漲的因素:
1
.外籍新娘提高生育率,東南亞的外籍新娘生育率比大陸妹和台灣姑娘更高,有些像美國黑人和西班牙裔的狀況,今年的初生兒就有1/8是外籍新娘生的,種族延續的重擔將交給這批人。等到移民政策確立,會有大批的東南亞人進來,如此人口昇高,房地產自然得上漲。

2
美國房地產的「種族因素」出現在台灣,大量的國際投資客來台灣炒作房地產。怎麼說?我最近賣了一間房子給一個「連銀行都要常常向他調頭寸」的大戶,他 到美國看到一個白人社區,都是電影中的平房,就買了一間,把房子租給黑人,就會有人開始賣屋,他就殺價再買,再租給黑人,一間400,000$USD的房 子可以半年被他搞到200,000$USD,而跟黑人都打短期約,一個社區50多間被他搞得只剩兩戶白人,這時他租約一到,收回房子後,再裝潢一下,牌子 一插,開價就是500,000$USD,一次放二十幾家仲介去賣,一個月內全部clean,最棒的是,他貸款是貸95%,這種桿槓的賺法非常驚人。漢族的 種族歧視其實和白人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甚至更為嚴重,所以未來必會有這種現象出現,這對我這種房地產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棒的誘惑。

3
.本島是唯一可以什麼都種的地方,生醫還有特殊農業將會使農地的價值再度浮現,所以未來的農夫都是科技農夫,目前台灣愈來愈多這種人,可是大陸要與本島相拼這類人力條件還是差很遠,也許現在搞這類農業的人要好好加把勁。

解決之道:
1
.首要是修改該死的公告現值,改以公證人制度加上估價制度來解決不合理的交易制度。

2
營造綠建築,讓都市的空間更符合人性。以更多的綠地還有獎勵建物屋頂綠化來降低熱島效應,核四就不用蓋了。以ING的荷蘭總部為例,一個建築物內無需 空調系統,可以自然採用陽光,自然調節空氣的氣流,室內用多種綠色植物來淨化空氣,平緩員工工作心情,這種「人本」「綠色」設計是本島建商要認真學習的。 而不是向營建署施壓,把多數學者提出的綠建築搞得失去意義,余部長還是少去按摩吧,這樣下去,那些建商只會淪落掏空資產,債留台灣而己。

3.
運用不動產證券化來促使土地做最完善的利用,改變大家對房地產的觀念,要從佔用轉成使用,雖然有一段路要走,但有愈來愈多人接受這種觀念。

可惜本島總統只會搞分裂來騙選票,拼選舉功力強過治國能力;但在野黨還在以「中原貴族」理所當然統治「邊陲賤民」的思考模式,自以為可以選上,甚不知氣數己盡,無力回天,更是愚昧至極。所以我只好投身「草根」運動了,唉

星期一, 9月 01, 2003

我也要電腦開機有隻企鵝

算一算高中畢業到現在,從Macitosh SE用到現在的Pentium 1.6Ghz,十年來我和MS可說愛恨交加,費盡我多少青春歲月。


   8/28參加Macromedia的研討會的時侯,聽到Apple的推銷簡報,實在有些憺然。十年前我的第一台就是那可愛的蘋果,在那個DOS+ Win3.1的時代,我那個蘋果只能用酷炫來形容,可是那時的MS不肯在蘋果出office的中文版,我只好投向PC的懷抱中了,入伍前為了打電動,正式 買了一台486 120Mhz,沒辦法,蘋果的遊戲補帖好難找。當兵的時侯,老老的386+DOS+倚天環境讓我這個資管人員快發瘋了,那個時侯是我和dBase的第一次 接觸,終於對資料庫有些些概念,一些軍中的學長還告訴我SQL的東東,我還想說退伍後去當資料管理師哩。

  服役中開始用Win95,但 老是在跟它奮戰,每兩三個月一次的重灌讓我抓狂,修正版出來問題還是一堆,好不容易退伍前Win98又出來,結果還是繼續 我的惡夢,可是office就是只有這個版本啊!退伍以後去的第一家小電腦公司,安裝NT4就令我發瘋,那些鳥設定是什麼東西啊?按一按還是照當不誤。

   後來做業務的時侯,倒也不那麼在意這些玩意,反正紙筆帶著,回家再打就好了,不過往往東西抄了,回家就懶得整理,老是跟自己說「明天吧!」就這樣一直 拖,直到前三個月在雅虎標了一台Visor才讓我的作業型態有些改變,我終於把自已e化到某個程度了。而今年很高興的是XP SP1灌了半年,都沒有重灌過,讓我這個對Office依賴度很高的人算鬆了一口氣。

看了CNET也有三四年的歷史了,有些貿易公司老闆 還會問我這個房地產的要採購什麼東西來e化,實在是很奇妙的事情。我自已從去年底就想搞個dot com來玩玩,但一想到雜誌對MSserver評價不怎樣,讓我還是有些冒冷汗。但又有些興奮,從93年就知道可愛的企鵝,但一直沒有很認真的去研究 它。

  前些天看到「沒有微軟的日子」實在令我印象深刻,一家工廠可以用企鵝來運轉?這實在令人興奮,只可惜現在的MacromediaStudioMX還沒有出企鵝版的,不然倒是很棒的組合哩。

  沒辦法,看來ApacheMySQL還是得架在企鵝身上,死微軟,為什麼不把Office也架在企鵝身上啊?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沒有微軟的日子,真是令人驚奇,不曉得國內有沒有這樣大膽的公司哩?

星期二, 8月 12, 2003

情人節怎麼過?

  十幾年前的七夕電視只報報月老廟的活動,還有什麼好餐廳吧,可是現在的情人 節真令人無法招架,滿街旅館、花店、銀樓,好像平常沒生意一樣,只有這一天才有 生意似的,然後一堆善男信女就卯起來買買買,過個很花錢的日子,但有幾對男女會思考牛郎織女見面在說什麼?甚至不說什麼?

  好玩的是,結了婚的同事們,都沒有人在過情人節,好像結了婚以後什麼情人節、聖誕節都是無聊之舉。還是結了婚以後,現實的生活壓力,讓夫妻雙方都少了一些讓自己快樂的創造力呢?
  情人節要怎麼過?還在拼命給廣告洗腦嗎?還是能真心真誠計劃一個充滿無限回憶的情人節呢?

星期五, 8月 01, 2003

台灣金融業從業人員生態



之前有個應屆畢業生問我這類的問題,我想也有些讀者想進入這一行吧。我的回答在底下,請各位看倌自行閱讀,這是本人一點點淺見。

  即然妳提到有意進金融業服務,那我就把我所知道的盡量告訴妳,避免以後的陷阱。
  現在有一堆金控在徵全方位的理財專員,也就是一人當五人用,什麼商品都要會賣。壽險、產險、貸款、信用卡、基金無所不包,考個五六張證照秀給客人看,好像很行很厲害,可是一旦問得深入些,就又得再惡補專業知識。
  如果要說投資工具,「專家平均1.6」這本書是可以拆穿所有投顧的把戲,妳會驚訝發現,那些基金廣告都是唬人的,有一半以上的基金在賠錢,賺錢的基金又會因經理人跳槽失去光環。
  說到保險,市面上有一堆書,我也不多贅述,畢竟我以前也賣過保險,但一開始就覺得怪怪的,發現真相後很快就踩煞車不賣了,國內的保險我只賣過一張旅平險而已。(詳情本人視情況再發表,免得三大暴利家族派殺手把我幹掉。)
  至於貸款和信用卡就是完全競爭的市場,業務員四處拉業績,和做保險的一樣。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口太多,競爭太激烈,比房地產還要「慘烈」,除非做到差異化,否則生存是一大難題。
   假如妳有機會進入另一種層次比如投資銀行,那會面臨到真正良心和錢這兩個天平兩端如何平衡的問題。在投資銀行上班的都很指高氣昂,會有一種「本國皆垃 圾,唯有我最大」的傲慢。媒體每天都會報導該行胡說八道的分析報告,然後操盤員依這些鬼扯蛋誘殺笨蛋大戶下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錢進進出出,賺取不像話的手 續費,反正死是死客戶的錢,跟從業人員無關。副作用是壓力超過在「垃圾」公司工作的同學,早上八點看到晚上十點,世界股市轉了一半。
   如果以上都不是妳要的,那可能得走真正的「財務顧問」,通常由五大會計師或獨立會計事務所,專司稅務、合併、境外公司運作、各國商務推行……高難度, 但一個案子接了只要服務後,每年可以收取的顧問費是很可觀的,當然,幫企業IPO的時侯可以大撈一筆。這個領域要懂很多的「法」,所以分食的人很少,如果 妳有會計背景,在升級時會輕鬆不少。
  還有另一條路,就是去「金融資訊服務業」,這個行業的消費者就是金融業的從業人員,比如幫業務架 網站、開發業務用的PDA、線上查詢股票行情、保銷雜 誌、萬寶週刊、財訊、翻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賣大戶名單、安排很厲害的講師……這個行業的人都喜歡「學」,從這裡就可以A他們不少錢。
  最後,也是最高難度的,就是VC(創投)了,進到VC裡,就可以看到各種產業,還有未來得科技,十年後的世界可以現在就看出端倪。但因為要介入經營層面,所以得熟悉各行業的遊戲規則。能進去先從助理幹起,再慢慢挖寶是最好的。
  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見,不是很完備,但相信比起一般五四三的鬼扯業務還要深入,如果妳有特別選定要怎麼走我們再探討深入些吧。
補充一些你出國會碰到的東西
   個人才疏學淺,數學只上到高三,也無心力去向上發展,如果你有很好的數學能力,不妨去考個精算師吧,考這個東西回來國內的保險公司就可以每年領數億的 紅利,而且一塊稅都不用繳,舒服過日子。這筆錢你就不要問了,他們一定矢口否認,這筆錢是「再保退佣」,什麼top sales有何屁用,只是幫高層拉再保分紅的一個工具罷了,這筆錢還不用列入營收,國稅局永遠無法求證國外的再保公司退了多少佣給這家公司,怎麼樣,這個 你以前沒聽過吧。(這是從再保公司的員工那聽來的,我想這篇文章發表後他們也會打死不招吧)
  再來談談華爾街,那是真正吃人不吐骨頭的「騙子集中營」會計師+分析師+營業員聯合騙錢,同上,死是死客人,但現在有些不同,一狗票分析師被起訴,東家還趕快劃清界線,多麼無情啊,有錢大家分,出事我來扛,怎樣也告不到那些董事。
  現在最流行的其實是搞holding ,台灣人看香港人四處搞holding 賺得不亦樂乎,也紛紛來搞holding,反正非金融holding快要可以上市了,到時侯不知多少地雷。
   我不知道你拿了那個財管MBA,打算去那個地方發展,反正最後無非是要賺錢,那我可以告訴你最佳的選擇:私人銀行的CRM(客戶關係經理,不是電腦名 詞),服務的客戶又少,又不用囉哩八嗦,管理費又好賺,買東西還有佣金,還可以賺機票錢,又不用像基金管理人那樣戰戰競競,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去法人說明會 吃點心,然後聽發言人在台上胡說八道。而是坐在遠企或宏國以及一些漂亮辦公大樓,整個辦公室只有兩三隻小貓,沒事打打電話跟朋友打屁,讓一堆投信投顧引領 相望希望你介紹客戶買他們的產品,一個月可能只印個二三十分投資新知給客人,其他時間就讓客戶招待去打高爾夫,吃吃好吃的東西,出去爬爬山。
  假如本國是垃圾,那麼外商銀行算橫衝直撞的流氓,而私人銀行比較像貴族騎士,很節制,因為每次介紹背景時,就會看到畫啦、徵章啦,好古老的東西一堆,而且有很多是十七世紀就成立的,小而美而精,但管的錢可不比那些流氓少。

PS
:圖是一家十八世紀末成立的私人銀行Rothschild,該家族是已成為私人銀行的代名詞,目前已傳至第七代,超過二百年囉,在全世界的全融業也有一席之地,但要成為他的客戶要有很棒的財力喔。
原文刊在台大椰林salaryfattiger(就是小道長啦)製作,請讀者勿留信給這個帳號,小道長在椰林現在用的是littletaoist這個帳號,要留言給我很歡迎

星期三, 6月 11, 2003

我看「靈魂實驗」的省思

上個星期六聽完侯文詠那場令人捧腹不斷的演講,到我晚上消磨最多時間的政大書店,隨性看看,就在大塊的書櫃前看到一本「靈魂實驗」,以我受過科學教育的好奇心,翻了一翻,趁著一個媽媽離開坐位,我很順理成章地霸佔了那個用原生檀木材做的椅子,開始了一趟探索歷程。

   早些年看過母親買的「前世今生」這本不夠客觀嚴謹的書,讓我對那些半仙啦,有通靈能力之士的話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也許有靈魂這類事,但有沒有這些 「仙」說得那麼奇異呢?我們都知道說書人要把故事說的引人入勝,相當誇張才能讓聽眾們驚嘆不已,我很懷疑這些「仙」只是在誇大其詞罷了。只是我們無從證 明。

  這本書裡面所提及的實驗方法經過多次修正,真至能完全避免掉作假的狀況,我沒有看過有那個領域一開始形成所著的實驗報告。而本書 裡所用的方法演變可能 是我看過那麼多論文裡最嚴謹的方式,而且還看到作者有思考到更精進的空間。這讓我想起國內的論文皆為天下一大抄的普遍現象,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實驗都是 馬馬虎虎,只要能把實驗的預算花完,就是有個交待。國內比較對照的是李嗣涔教授所著的「難以置信」一書,但我覺得教授應該要把這些實驗彙集成書,思考一 下還有否更精進的空間,不謹可以讓那些吵吵嚷嚷的同行閉嘴,還可教育那些鬼混摸魚的研究師生,一個真正有研究精神的實驗所展現出來的結果和他們那些抄來抄 去的有那些大大的不同吧。

  這一年來對書的批判是愈來愈重,我想大概與「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所云,我運氣不錯,可以讀到很多很寫實還有批判意味濃厚的書吧,可以愈來愈懷疑作者寫書的用意所謂何來,我想這對自己是件好事,表示自己可以避開些許「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負面影響。

   讀者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閱讀,我們再來討論。這裡並不多加贅述,我們會面對的問題是在作者最後一章所著「當靈魂可以被科學『完全』證實,人類 的生活會產生很大的質變」,我個人比較傾向學習作者那種做實驗出乎謹慎小心的態度來面對生命中很重要的決擇-怎麼證明我的「愛」,各位讀者尤其是女性可能 對這件事也會抱以相同的心情,用一輩子來尋找吧。

星期一, 5月 26, 2003

一個自在安適的所在 - 心靈的閱讀

本文自大塊節錄
講題:一個自在安適的所在 - 心靈的閱讀
主講人: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金石堂「我的書店」第七季人文沙龍講座,第三場講座於五月十日下午兩點半舉行。本次邀請到作家,也是精神科醫師的王浩威先生,來和各位讀者談「一個自在安適的所在-心靈的閱讀」。

當「我」開始變得重要相對於其他領域的閱讀,心靈閱讀是較新的閱讀面向,可以追溯自民國72年遠流推出由吳靜博士策劃的大眾心理學叢書為開端。談心靈與心理,談的就是個人的問題,以往在台灣,個人是比較不被重視的,人們把家庭放得比個人重要。

民國62年左右,台灣也經歷了一波不景氣,但那時候失業人口沒現在多,主要是因為在城市失業的人可以返鄉回家去幫忙,大家族可以吸收失業人口。但是現在 社會產業轉型,大家庭結構崩解,無法再像以前一般吸收失業人口。而且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一個人的薪水可以養活的人數就越來越少,以往一家之主可以養活整家 人的情況大為改觀,一旦家庭裡有人失業了,馬上就要嚴重影響生計問題。因為每份薪水可以照顧到的人變少了,所以選擇能照顧的人家的優先順序就變得很重要, 無法照顧到關係較疏遠的親屬,也直接影響到大家族的瓦解。

在以往的社會裡,「我」是不那麼重要的,重要的是家族,一個人做什麼事都是關係 到家庭的榮辱。現在個人被拋出來,脫離了家庭,每個人要為自己的存在而努 力。就連父母親要照顧小孩都比以往要來得費力,以往的小孩子像是社區共有的,鄰居、朋友都會幫忙看著小孩,但現在的父母就得獨自負擔起時時刻刻看顧小孩的 責任。也因為生活成本高,又沒有其他人幫忙照顧小孩,都市裡的生活又不像在鄉下般安全,使得現代父母過度地看顧小孩,讓小孩子失去很多自主的能力,到了該 自立的年紀仍舊非常依賴父母,也就形成現在日本人提出的「單身寄生族」。

面對現代生活,現代人最缺乏的是三種能力:一,獨處的能力;二,親密的能力;三,放的能力。

獨處的能力

SARS風暴下,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居家隔離的情況,如何面對自己而能夠平和地獨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成熟度。即使今日大家庭結構瓦解,台灣社會 中人際互動仍很頻繁,對個人處理人際關係的要求越來越高。每個人被要求能夠擁有各種面對他人的能力,但卻忽略了面對自己,也因此我們越來越無法習慣自處。 以往,個人被家族壓制住,現在則是被人際關係給壓制住,一旦被迫要獨處面對自己時,便考驗著我們個人有沒有能力去面對孤獨的能力。
天下文化的《心 靈地圖》和知英文化的《孤獨》便是較深入地談一個人的自處,我們可以透過書培養自己怎樣孤獨,培養一個人和書、和音樂、和風景對話的能力。 一個人去旅行是更深入地練習孤獨的方式,抽離開所有熟悉的週邊,進入與自己不再有關係的環境,可以更深刻地體驗孤獨。另一個方式是禪三、禪七之類的宗教活 動,利用宗教靜坐的強迫,讓自己與外界隔離。閱讀也是養成我們自處的方式,一個人面對書,體驗「慢」的感覺,現代都會人的生活速度都太快,閱讀的「慢」也 可以幫助我們抽離快速的日常活動。

親密的能力

二種能力是親密的能力-如何去面對與自己親密的人的能力,不管是對配偶、 情人或家人。目前的離婚率比二、三十年前高出很多,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同樣也 是大家庭制度瓦解的緣故。以前夫妻吵架時,幾乎都會有其他的家族成員甚至鄰居出來相勸,夫妻間不會越吵越嚴重而分離。但是現在的家庭結構卻失去了這種機 制,少掉了這種家族「壓力」來防止夫妻離異,自然離婚率便比以往高多了。同樣的道理,很多男生自學校畢業後入伍服役,常會面臨「兵變」的危機。兵變的原因 不光是很多人以為的,是女生進入社會工作後,認識有事業基礎的男性朋友,然後開始變心。其實很多念書時的學生情侶,在交往後不久便覺得彼此不適合,但在班 級、學校裡都是認識的同學的壓力下,不好意思分手,等到畢業,所有人際關係上的壓力都消失了,也就很容易分手。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同性戀情侶上,很多人以 為同性戀者的交友關係很亂,快速地分分合合,但一對夫妻吵架要分開,會有人去勸合(雖然跟以往相比是少了很多),可是一對同性戀伴侶吵架要分開,是不會有 人去相勸的,說不定還幸災樂禍地叫好,以這種人際網絡的關係來看是如此的。
以往的夫妻很難離婚,在於大家庭環境會逼迫兩人培養出關係來,所謂少年 夫妻老來伴,但是這種關係都不是激情。在文學或電影當中看到的愛情,大都是激情,不 是日常生活中的愛情,所以文藝作品中偉大的愛情都必須伴著死亡。「老來伴」的這種關係很難描述,例如去年上映的電影《長路將盡》,描寫英國作家艾瑞絲? 鐸(Iris Murdoch)的晚年夫妻生活,便難得地探討到一點這種況味。維持親密關係的難處,在於如何處理自己缺點暴露在對方面前。伴侶間的爭執,常出因於對方指 出自己的不完美;那些不完美之處往往是自己心知肚明,自己都想逃避掉的,但卻又被對方明白地指出,因此就容易惱羞成怒。所以要處理好親密關係,便要知道如 何與自己的缺點共處。
處理親密關係另一個重點是,對中年危機的處力。以往談女性的中年危機是談空巢期-子女長大離家,丈夫在外工作。也因此女性很 早便開始處理中年危機這個問 題,也比大多數的男性有更多管道來面對,相對之下,近年來才開始關切這個問題的男性便少了很多機會去培養應對的能力。二、三十年前台灣經濟剛起飛時的男 性,他們一直到退休前對事業都有無限的動力,但現在的男性因為整體環境的因素,在中年時便容易看到自己在事業上的限制。但因為早年多把精神放在事業上,對 家庭關係並沒有好好經營,一旦看到自己在事業上的限制,心力便無法全放在工作上,想要把多一點心力移到家庭時,家人卻已經運作出自己的生活模式,也容不下 到這時候突然多出來的關愛父親角色。而且許多男性很早便成家立業,愛情對於他們來說一直都具有新鮮感,現在多餘的時間、精力得要有地方可以抒放,自然便容 易導致婚外情發生。因此對於男性來說,親密關係的培養更是重要的功課。

如何放的能力

三種能力是let go的能力,也就是「如何放」的能力。什麼東西是必須放開的,不只是僅僅抓牢。學習「放」,得面對兩種情況,一是不確定性,一是要捨得。現代人的生活中充 滿各種不確定性,充滿無法預測的無常,所以就讓人想緊緊抓住身邊所有的東西。心靈工坊的《當生命陷落時》便談到如何去面對生命中的不確定性,當很多東西無 法掌握時,「放」是讓自己活得叫安適的方式。當然,要放,就要捨得,不只捨得實際的事物,還要捨得名聲,甚至是捨得別人對你的需要感。
現代人的心靈往往被快速變遷的社會所煩亂,想多瞭解自己,多選一點心靈類的書籍自我培養時,獨處的能力,親密的能力,放的能力,這三種能力大家參考的三個方向。

延伸閱讀: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Mitch Albom/著,白裕承/譯,大塊文化出版。
《煉心術》,Tara Bennett-Goleman/著,陳正芬/譯,大塊文化出版。
《人生的9個學分》,Barrie Sandford Greiff/著,周靈芝/譯,大塊文化出版。

星期六, 5月 10, 2003

抓住日常隙影間的愉悅 - 生活的閱讀

本文是直接節錄大塊文化的事後文

講題:抓住日常隙影間的愉悅 - 生活的閱讀
主講人:韓良露(作家) 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時間:4/26 下午2:30-4:00

  金石堂「我的書店」第七季人文沙龍講座,第二場講座於四月廿六日下午兩點半舉行。原訂由名作家韓良露小姐與圖文創作者歐陽應霽先生與讀者談「抓住日常隙影間的愉悅 - 生活的閱讀」,但因為顧慮到香港SARS疫情,歐陽應霽商請大辣出版總編輯代他參與這場講座。

生活不等於活著
良露首先提到,進入20世紀後人們開始注意到「生活」和「活著」兩者的不同,試著摸索生活的意義,思考在生存與工作之外,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散文是 探討生活最多的文體,例如法國蒙田的隨筆文章,裡面描述了他如何散步、喝酒、閱讀。洪範出版楊牧編的幾本豐子愷散文集,內容也同樣是關於這種生活間的大小 事件,也是以散文書寫生活中的種種閑趣。

我和之間的感覺
至於許多關於飲食、行動、收藏等等的指南書籍,算不算是生活閱讀類的書呢?這些關於許多how to的書,教人怎麼走、怎麼吃、怎麼玩、怎麼看,與生活相關,但並不能算是生活閱讀的書,因為它們只處理與物相關的訊息,不處理感覺的。
活閱讀最重要的特色,便是專注在人與某種生活上事物的關係,有種「我和(某事物)之間」的感覺,就是生活書寫最主要關注的地方。例如現在大家最關注的 流行性疾病這件事,蘇珊?桑塔格寫出了《疾病的隱喻》,關注人與疾病間的關係,人對待病人的態度是怎樣,而不僅僅是關於疾病的資訊而已;歐陽應霽的《設計 私生活》和《回家真好》,不只介紹設計師的產品和美麗的屋子,而是在處理人與設計品的關係,人與居所的關係。生活的關鍵就是在日用物品上用不用心。
蘭西絲?梅耶思的《托斯卡尼豔陽下》和《美麗托斯卡尼》,除了是一個美國婦女搬到義大利鄉間居住的情形之外,同時也是她破碎的心靈在托斯卡尼逐步修整的 過程,是一個人跟家的關係,以及她重建家庭的過程。《萬里任禪遊》(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寫的是利用摩托車旅行,以及作者與摩托車、修理工具間的關係。這些都是處理人和某種事物間的感覺,有情感的部分,而不光只是描述 外物而已。好的生活閱讀可以將其所寫的事物描述得很有特色、很誘人。

訂定主題的生活閱讀
健和表示,騎車也是可以有各種主題的,以自身的經驗來說,他去年在法國進行單車旅行時,為自己訂了一個品嚐平價紅酒的主題,到法國各地去品嚐當地的紅 酒。旅程由香檳區出發,經勃根地、普羅旺斯,一直到馬賽為止。就算騎車四處旅遊,還是要帶書,在單車後兩大袋行李中,有一袋便裝滿了書:米其林指南、介紹 民宿與景點的書、各種遊記。在更前一年也做過另一個主題旅遊:梵谷,自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發,沿著梵谷旅居過、畫中出現過的地點逐一拜訪,梵谷主題的後半 部就接著下一年的法國之旅,繼續追索梵谷的腳蹤。做梵谷主題的旅遊,書也是不可或缺的,關於荷蘭、梵谷、藝術的書都是必需品,生活和書籍變得互相需取。

非專業才有趣
良露接著表示,生活閱讀中寫得比較好看的書,都不是專家寫的書,因為生活不是專業、不是生意,也不是責任。一個登山專家寫的登山書,讀者看了一定是覺得 很了不起,可以完成這麼多超越體能的任務,除了佩服之外便沒有其他的了。但比爾?布萊森的《別跟山過不去》這樣由一個非專家所寫的書,卻將登山的經歷寫得 很有趣,有各種掙扎著爬山與不爬山的理由,與各種遇到山的不同心境,大部分讀者看了都能會心分享,這些都是在登山專家的書中所不會出現的。
生活書寫必須保持非專業、非工作的原因,是因為變成專業時,難免會摻雜進各種利益和立場,便容易失卻其中的樂趣。一些文人在談非專業領域時,會有一種瀟灑,其原因便是不受利益的牽絆。

留有餘裕的空間與時間
活閱讀之後,轉過頭來看閱讀生活,就是將生活當作一本大書來閱讀。我們得對生活中的事物感到興趣,並且專心投入,有時間跟空間去專注於其中,才會變得有 意思;觀察,投入,然後抽離,這樣才能好好地瞭解一件事。比如說觀察各種球類運動在不同地區的興盛狀態,也可以看出該地區的民族性:美國人愛美式足球,顯 示出該地區的人較喜愛蠻力;歐洲人喜踢足球,因為足球比賽經常有小動作出現,反映出歐洲人較喜愛靠小動作,這也是一個另類的切入點。
黃建和認為 「不務正業」是生活閱讀很重要的因素。把生活與工作切開,「不務正業」會讓生活開始發酵,開始變得有樂趣。生活過得精不精彩,有幾個要點:第 一,要有好奇心;第二,要具有想像力;第三,充滿熱情去讓自己的生活產生新的變化;第四,付諸行動。如果缺乏這些想自生活找變化的動力,生活仍舊會一成不 變。
套句論語裡的話來說:生活而不思則枉,思而不生活則怠。在生活中要能夠留下一些時間及空間,才能閱讀和寫作,抓住生活中片刻的領悟和喜悅,以新的心情、新的角度,才得以發現新的事物,而不只是用固定的、習慣的方向去思考。

星期五, 5月 09, 2003

航向未來的過去 - 經典的閱讀

本文節錄自大塊文化的事後整理

講題:航向未來的過去 - 經典的閱讀
主講人:南方朔(新新聞雜誌總主筆)
時間:4/12 下午2:30-4:00

   大塊文化於今年四至六月,在金石堂大安店「我的書店」舉辦人文沙龍講座,本季的主題是「書房漫遊」。我們邀請到六組不同的講師,每兩週為讀者談談他們 不同面向的閱讀生活,與讀者們分享他自閱讀中得到前瞻觀點、人文情懷,以及對閱讀的熱情。第一場講座於四月十二日下午兩點半舉行,由新新聞雜誌總主筆南方 朔先生與讀者談「航向來的過去 - 經典的閱讀」。

讀書有助於自我的提升
南方朔在講座一開始便為讀書的實際功用做了說明:在社會中往上升的階級一定是勤於讀書的,肯讀書的人也是會不斷往上提升的。南方朔也以自身的例子作證,因為大量讀書,他可以由貧困人家的子弟跨越到目前看起來還不錯的狀況。

經典是可以一再重讀的
典書籍,就是思考各種最根本問題的著作,探討的是最基本的價值。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對經典所下的定義是:「經典是我們常聽人說『我在重讀……』,而不是『我在閱讀……』的那類書。」經典裡面有太多的訊息可供讀者發掘,不 管再讀多少次,都會有新的收穫。

經典是思想的根源
到閱讀經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瞭解各種思想的源頭,從頭建立起各種思想的完整概念,也要讀各種解釋經典的書,才能把知識融合起來。因此,現在教改談中小 學的教程如何改,大專院校改制、設立等問題,另外也很重要的是,在大學的通識教育裡放進閱讀經典著作的課程也必須重視。透過閱讀經典,大學生才能對知識有 全面性的瞭解,不只是依賴片段知識的拼湊,始終無法掌握各門學問的全貌。美國長春藤盟校要求學生花許多時間讀經典,而且排出各學科最頂級的教師來帶領學生 閱讀經典,這些一流大學對待經典的態度是謹慎而慎重的,也看做是培養一流人才的最基礎教育。
近代漢學的傳統不被延續,許多人只讀外國書,但讀外國 書卻不是以外國人的方式去理解,因此只看到學問的表面,只能隨著潮流翻滾、變遷。讀西方著作,一定會 碰觸到神話、神學、莎士比亞,這些都是西方各種著作裡都或碰觸到的經典,因此要閱讀西方的著作還是得自源頭讀起,各種閱讀才能夠貫通,才能有完整而全面的 概念。

經典具有實用價值
從經典當中,可以 發現人類文化初始的面貌、族群與國家的建立過程、書寫的開端,由此認識人類文化共同的基因。經典著作對人類影響的深刻程度,已經變成人類 的共同基因,後世的文明便是在經典上不斷發展、茁壯,也不斷產生新的經典。現代人類生活的快速變化,文化融合快速發展,所以經典並不限於古老的著作,新的 經典也不斷地產生,只要是探索最根本問題而讓人一讀再讀的書便是經典。
閱讀經典,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助其建立清晰而基本的概念,往後出社會工作,思考事情更能掌握問題的核心,思考人生的問題也更能抓到最基本的要點。況且目前景氣不佳,閱讀經典也是最經濟、同時收穫最大的閱讀方式。

星期三, 4月 23, 2003

旅途中的美食—甜美的異國料理感想

主題:旅途中的美食甜美的異國料理感想
時間:2003419(六)下午300 pm
地點: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台北市北平東路301F 02-55581492
主辦: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
協辦:智邦生活館

  看到這玩意,我心中就想「好吧,反正星期六要休息,就去聽一聽,看有什麼好吃的!」平常有訂yilan的電子報,每次看每次吞口水,這次要順便看看本尊長什麼樣。

  到了現場,有好喝的紅茶,還有一些小餅乾小蛋糕,這些我就不客氣給它夾一夾啦,拿著一個都是可愛大象圖案的杯子,靜靜看著工作人員給我們的中心簡介,羅文嘉還真厲害,把這空間搞得一點政治味都沒有,只有櫃台後面那五個綠色的大字在提醒訪客這是緣營的大本部。

  開場後,Yilan就開始述說她從美食觀察到各國的風土民情,把我這個商業神經敏感的耳朵給拉長了起來。

  Yilan剛參加完在意大利舉辦,維期十八天,要品完三千個產地的酒,還要逛一些園子的世界第二大的葡萄酒展,星期五才回到台北。她說她感冒了,但我倒覺得她還精神奕奕啊!但聽到每三分鐘要品完一種酒,我覺得這可能是某種酷刑,舌頭不會麻掉嗎?

   Yilan說到最輕鬆的旅行是跟團、其次是自助背包旅行,而她這種主題偏執狂專注旅行是最累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這我可很認同,我去佛羅倫斯就在 研究聖十字教堂裡的「先人」光看這些先人的介紹就花了我快一個上午,可惜我沒有像她那樣做紀錄,現在最有印象的就只剩偉大的先生和伽先生還有現代銀行的 始祖梅地契,所以只要夠有錢,科學成就夠好,藝術成就夠偉大,就可以埋在那裡。

  我們先來談談法國這個講究美食的地方。法國是一個很浪 漫的地方,這裡的人異常地注重飲食,肉專賣店,菜專賣店、醬料料專賣店、香料專賣店、茶專賣店、 咖啡專賣店……族多不及備載,注意喔,是專賣店不是小攤位喔。主婦們每天都會去這些店選購,店主對每一樣東西的產地、品種、怎麼種或吃什麼東西都知之甚 詳,驚人的是還會告訴買主要用什麼方式來料理這塊食材,要配什麼醬料、怎麼烹飪都會詳盡告知。產地的AOC認證是非常鑽牛角尖的,包括品種,種植和飼養方 式,要多久時間才能收成或屠宰都有一份規定的數字,要按表操課的。我猜可能是農業保護政策,但會後Yilan告訴我這是用來保護傳統,免得本地種被外來種 或科學怪人種給取代掉(基因作物戲稱為franken food,源由是Frankenstien科學科怪人),台灣農委會應該要好好參考一下。

   先從藍帶的中間巴黎談起吧。法國人吃飯是出了名的久,可以從晚上八點吃到凌晨一點,而且有很多規矩,一堆刀一堆叉加一堆小湯匙,每個餐具都有獨特的用 途吧,菜就像一件藝術品一樣,每個食材都有衝突矛盾之處,但排在一起就是一件藝術品,說起來那些法國菜都有些像一幅畫,而且餐廳的氣氛很好,還會花蠻多時 間跟侍者溝通聊天,想必侍者對這些菜的內容也是瞭若指掌吧。我想餐廳本來就不只是賣食物,還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常看到指南介紹誰誰誰在那家的餐廳完成 了什麼東西,讓一間館子充滿了歷史人文氣息。

  為什麼法國人這麼浪漫呢?也許是很注重那些小小環節吧,細膩的心思造就出驚人的美食還有藝術創作,對於感官享受的經驗比起美國人在深入的多,算是很貼心的民族。讓我想起羅浮宮和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新舊間的衝突帶給遊客心理那種震撼。

   再往西南到伊比利半島。西班牙人是個講究簡單的民族,罐頭和瓶子充斥在餐桌上,只要是食物,都可以裝在裡面,隨時拿出來食用。當地的Topas是西班 牙人社交活動的一環,下了班上班族都到這裡聊天打屁,吃的東西就是從一塊蓋著棉布的肉上不停地削下來,再配上只撒上調味料的其他食材,簡單豐富的一餐就這 樣出來了。我記得Discovery有介紹過在南西班牙的海邊有一種大鐵鍋的炒飯,有蜆、雞肉、咖哩、生菜、一桶生米,要炒很簡單,就是把這些材料全部倒 下去開始和一和,悶一下然後開始拿大鏟子炒,中國人會先把蠻些東西弄都差不多才開始炒,他們是一開始就這樣做,程序很簡單,而且吃東西也沒那麼多刀叉瓢 匙,一個盤子什麼都裝。是否跟阿拉統治八百年有關係就不得而知,這也印證拉丁人的隨性樂天的性格。

  離開西班牙到西方文明的重心羅馬。 意大利是一個比西班牙人講究一些,但不如法國人那般細緻,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民族。但也要注意他們的餐廳前菜、開胃 酒、主菜、甜點不可單點,不然會被白眼喔!Yilan是很推薦Balsamic Vinegar,只要一滴,就可以享受那濃郁帶地中海葡萄香,她說她現在都用草莓來沾這種醋,香氣十足。這種醋我上來網一查,哇塞!竟然有100年以上 醋,可是價格也實在太扯了,100毫升要175美元,不過若像Yilan說的可以五六年才吃完那也算划算啦。

  往西歐邊陲越過英吉利海 峽,來到倫敦這個國際大城,各國料理群聚一堂,連中國餐廳都裝潢得非常漂亮,儼然變成高級時尚之流出入的場所。除了中國餐館以 外,泰國菜、越南菜、印象菜都有這種傾向,Yilan認為這是倫敦人對新事物有開放心胸,接受力也強。我想這可能是歷史造成的吧,英國有過那麼多殖民地, 所以新鮮事物變得習以為常。

  飛到日本這個島國,才知道什麼叫做極簡主義。日本人是天生就喜歡簡單的東西,料理東西軍裡,做得最簡單的 通常一定會贏。日式料理有一套很深的極簡哲學 在裡頭,可以與最近的建築風格呼應,早先物質條件不好,家徒四壁,沒啥裝潢,空空如也。可是當物質條件好了,就開始巴洛克啦、歌德式的線條美,院子裡還要 有雕象,上網去看美國人的大豪宅就知道了。現在物質已太過剩,人又開始往簡單的方向,還取個極簡主義這個新名詞,君不見有些漂亮的餐廳只用一張布來做分 隔。日式料理很特別就是處理程序都很簡單,可是每一個程序都要花很多功夫來學,江太的壽司把這裡頭的功夫描寫得很深入,日本人是那種要簡單但也要完美的民 族。

  向南飛到香港,歷經英國、日本再回到英國,最後鄧小平逼柴契爾歸還。而且地理位置特殊,東南亞的影響力比台灣還明顯。最令人深刻 的是香港的茶餐廳,裡 頭的菜單是中文,可是台灣人都看不懂,什麼多士(吐司)、奶油起多士(沾奶油的吐司)、西檸(可樂)、公仔麵(速食麵)把外來食物給在地化了。

   最後到南半球的紐西蘭,他們的美食也很多元,把所有的食物都溶入到菜單裡了,一個餐館裡會有泰式三明治、日式的烏龍麵、印度的咖哩飯這在其他地方好 像不會發生,而紐西蘭人確很包容這些異質文化。他們很注重食物的純淨,Yilan說不管是青菜還是水果,就是可以吃到自然的甜味,歐美現在流行的有機農作 法,其實他們早就在做了,一個紐西蘭告訴她:「放棄進步的生產方式,是追求純淨的代價。」台灣的農業應該好好省思。

  最後,我把Yilan的網站列出來www.yilan.com.tw,她提到一些書,給喜歡旅遊和美食的人一些參考-看不見的城市、油炸法國、週日的午宴。

星期日, 4月 13, 2003

南方朔「航向未來的過去─經典的閱讀」感想

2003-04-12

  今天下午去參加大塊文化辦的「書房漫遊」-閱讀系列,請到有名的南方朔先生來主講。我還不知道他是生物出身的,而且還是教改委員的成員,當年教改提出 只改大學教育,要學生的通識唸中西文化古代各類的經典,想當然爾這類言論是不被接受的,所以他就被請出來了。

   整個分享的重點與我這幾年的想法不謀而合,教科書寫得太切割,太段落化。其實一門學問在發展是有很多過程的,而西方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他們在教科 書裡不寫,而我們就囫圇吞棗地抄回來,卻不知道那「理所當然」是整個思想體系的最基礎。唸西方的哲學要先讀神學,要唸生物學要先看物種原始,要了解心理學 要看夢的解析等等。他還提到西方民主政治演變,是有很大的過程的,以往國會是會流血的地方,台灣的議會其實是不錯了。而美國在一百多年前某位總統上任時 無法任命任何官員,因為這些官位都已經「賣」掉了,看來台灣的賄選只算小屋見大屋。可是這些過程並沒出現在教科書內,難怪老是讚歎西方人。

   有 一些令人難過的是自1841年後中國人就不太深研漢學了,一切向西看齊,反而一世紀來西方的漢學如火如涂的發展,舉出史景遷的例子,讓我們這些愛書 人臉上有些無光,一個外國人可以觀察中國如此入微,怎麼會他來寫我們的現代史呢?還要翻譯回來台灣賣?大陸和台灣的漢學者腦袋有什麼問題嗎?另一個例子是 栗山茂久著作的身體的語言,這關係中西兩民族的哲學體系,為什麼西方會以解剖為主,而東方會用氣和脈,完全是哲學的不同。同樣的大陸和台灣都沒人寫的出 來,竟被日本人搞出來。只能說祖先的東西應該要好好傳承才是,今天我才知道成語的出處泰半是來自詩經與尚書。

  還談到金庸的小說算不算 經典,甚 至弘兼憲史的漫畫是否為經典,人生苦短,每年二十萬個書名(德國六萬,美英五萬,台灣三萬加上其他拉哩拉喳)實在很難 窮其一生讀畢。我很願意相信南先生所說,閱讀可提升人的階級這回事,尤其他提到愛讀文學哲學史學的人在工作上的企畫力和延深的管理能力較之其他的人,確實 印證思維較為周全。

  我想起十一年前進大學時,那時花錢買的書很多都是科普的玩意,大部份是天下和時報出的,後來發現圖書館一定會有, 我就賣掉 不少庫存,只留費曼先生和霍 茨先生,說到這兒才氣,去年在台大對面的書店看到費先生的手稿複本,手上沒卡沒提款卡,結果趕回家領錢,一到書店才發現不知那位「識貨的」把他買走了。大 二時去書店逛時翻到「微軟小霸王」這本最早寫Gates的傳記,讓我好震撼,38歲的全球單身首富?那時侯就開始注意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而企業傳記開 始爬上我的書架,小鬼頭天真地想跟Gates一樣。這麼多年下來,每次看這些大師所著的管理書,一開始都只是看他們的結果:原來企業要這樣做,但後來我開 始思考這些人寫作和分析的邏輯是那裡來的。想要找出那些根源,但一直不知如何著手,而今天的講座,算給了我一個指引:西方的根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 多德和聖經;而我們的根在那呢?一本書「易經」,可惜台灣的教育沒有把這些東西列進去,我們才一直學人家的皮毛。

  不知看倌的閱讀經驗如何?

星期六, 4月 05, 2003

台灣的保險公司

  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行業,業務員老是說什麼安全啦、保障啦一大堆天花亂墜的鬼話。有幾個業務員真的知道他/她在賣什麼東西給客戶呢?99.99%的業務在幫保險公司合法搶劫而不自知。當然,這要怪幾個人,一是立委,二是金融三大家族,三是扁。

  先說立委,不立法保障消費者,讓保險公司老可以「未告知」來不賠客戶。在美國這個有「懲罰性賠償」的壓力下,除非客戶是未告知病歷,除此之外是很有可能被引用「懲罰性賠償」當作故意欺瞞的處罰,各位可以去看看造雨人就了解這個法的威力。

   再說三大家族,把錢集合起來聯手炒地皮,賺到不可思議的市值,還有不可思議的資產,這就很吊詭,歐美的保險公司這麼久還不見得可以炒得動地皮,為什麼 他們三家可以呢?答案在於保費的結構。「人身保險費率結構」 寫得很明 白,二十年期的生死合險也就是一般的儲蓄險,附加保費(營業費用)不得超過總保費的29%,我想看倌大概搞不清楚什麼意思,我來解釋一下,就是如果今天你 保了隨便一家公司的儲蓄險,買了一個二十年的商品,每年繳10萬元,保險公司可以「每年」扣2.9萬作為處理這張保單的營運費用如業務員獎金、辦公室租 金、助理、內部行政等。所以當你繳了20年共200萬,保險公司已扣了58萬當作他的營業費用,再來才是你那所剩142萬分年滋息的結果,當年這條法是 保護剛起步的保險公司,因為早年保險公司規模實在太小,不這麼做養不起員工算情有可原。可是二十年前的保險公司已算大型企業,卻還是這樣收錢未免太過份, 現在最大的那家一年收的錢數百億,光是這法定的29%就可以達到百億還有餘之譜,太可惡了吧,那些員工要百億有餘才養的起?要那麼多辦公室?那麼多助理? 真的嗎?有花那麼多錢嗎?把你的保單拿出來吧,為什麼預定利率8%的商品在二十年的那一日複利計算只有3-4%的累積而已呢?就是這筆錢被扣掉了,這種保 險值得推薦嗎?值得購買嗎?

  個人常接觸到香港來的broker,有一次看到最令人不平的東西,香港的平均壽命比我們低,在同樣利率下 的保費只有我們的1/3有些更低,還是同一家 公司的商品,這是什麼世界啊?難怪外商拼了命要來台灣設分公司,太好A了,政府保護這三大家族還有自己那爛的要命的中央信託局不惜犧牲全民的利益,而現任 的執政黨是最反對這黨事的,可是選上了就開始想怎麼分錢,完全無視當年在野追求的社會公平。

  最後說到扁,個人看到八十二會期第42 關係文書,讓我永遠不會再投阿扁的票,大家可以去查查現任的內政部長還有總統夫人在上面說什麼,結果他們當選 以後,還繼續保護他們口中的「保險特權」「超級暴利家族」「不可全面開放保險市場」我可不認為三大家族在全面開放市場會面臨問題,畢竟他們在台灣深耕已 久,而且這樣才能帶動良性競爭,看看那蕞爾小港,壽險二百家、產險百來家、銀行百來家、投信二百家金融服務業滿天繁星,每一家莫不渾身解數,壓低成本, 提昇服務品質,那一家像我們這裡不管客戶死活。

  政府就是怕錢被外商給搶走,但是如果沒有全面競爭,讓這個行業走到最極端,憑什麼成為 亞太金融中心,大前研一說過台灣最大的優勢在於英語、日語和漢語,這個寶島可以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我認為這三大家族已可以面對國際級的挑戰,從最近的動作可以看得出來,陳聖德不就選其中之一站台了嗎?他們羽 翼已豐,那需要政府保護,應該讓外商享有和本國完全相同的條件,讓他們短兵相接,這才能刺激這些家族更進步,如果他們受不了,自然會被股東轟下來,有必要保護他們到這種地步嗎?阿扁啊!蔡宏圖這個同學比那些投你票的選民還有價值嗎?

星期日, 3月 16, 2003

什麼專業認證,還不是要錢

  早上打完拳,趁著11點半溫暖的太陽還在,跑去紐約紐約看專業認證展,看到金融研訓院還有國泰人壽,真的讓我吐 血,根本就是在賣課程而已嗎!這些機構 能培養出什麼優秀人才我可不敢恭維,尤其金融研訓院,去年光課程就賺了二億多,今年看來還會更多吧。國泰這家爛公司就不要說了,擺明在增員嗎!要不是政府 保護,它早就倒了,還在會場裡大肆嚷嚷,無恥啊!
  相對這些國內金融證照,又有兩三家在辦美國的相關證照,我翻了翻,問了一句重點:「我只要考到就可以去外商投資銀行如美林這些地方上班嗎?」他們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不一定啦,但可以技術移民啦」一次要個四萬啦六萬啦七萬不等……搞什麼鬼啊!賺太兇了吧
  還有那些電腦工程師的認證,說的天花亂墜的,沒有實務經驗空有一張證書我可不會出四萬五,我覺得三萬三就很給面子了,為什麼會有這種鬼行情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時報大手筆,只要填問卷就送四片音樂CD,看起來還比較像一回事,但我覺得很怪,要寫個專案也要花五萬五千元啊?我倒覺得那些教材買回家自己看算了,教人寫報告這檔事值五萬五?
  額外的收穫:原來美國的會計師比台灣還要簡單,而讓我最想要的,是一個廚師牌,現場一些大廚很熟練地拿著鍋子在那炒啊炸的,而且我看他們的教材,唉呀,煮煨炒炸煲燒這麼多個方法,看了就蠻想學的,可是啊,怎麼又要三萬,也不知道有沒有含食材,這還得從長計議啊
  證照證照,多少人以證照之名騙得較高的薪水,但最大的贏家還是這些補習班,實在太好賺了。讓我回途中腦袋在轉啊轉,應該也可以搞一個什麼證照來A錢吧。

星期三, 3月 05, 2003

太爆笑的法院輓事

  這是一個朋友告訴我們的,說是法院的真實故事,不太可考,請各位法官手下留情。

  在一個離婚法 庭上,法官是剛大學畢業的女生,沒有交過男友,思想很純真。而老婆告老公說每晚逼他吹喇叭,吹到嘴巴快破皮。法官竟然說老公虐待老婆,要 老婆把喇叭呈堂作為證物,當場所有人都笑翻了,法官很不爽,頻敲搥要大家肅靜,一臉抓狂樣,因為連書記官都笑到眼淚掉下來。老婆看大家笑成一團自已也在笑 的受不了,就跟法官說我不告了我要退庭,法官大怒說管妳告不告,把喇叭交上來,我要扣留證物,大家又笑到肚皮……

  奇怪,據說是去年發生的故事,這年頭二十三歲的女生有那麼單純嗎?

星期一, 3月 03, 2003

個人儲蓄帳戶saving plan是什麼?

  有很多人在外推介親人和朋友購買這樣的產品,通常這些叫做ISA個人儲蓄理財帳戶的投資工具,是保險公司向基金公司大批承購預定額度來配給客戶的,就 和你去銀行買的海外基金意思相同,同時保險公司也會發給你一張受益憑證,可以做全球提領。
  一般來說這是歐系的金融商品,台灣目前會推介這類商品的人大都是向香港那裡的中介商拿來的,所以請注意,很多台灣的中介人會以類似直銷的方式來推銷這樣商品,如果這項商品連推介人(因為他們沒跟你收錢,你得自己去銀行匯款)都不了解,你買得會安心才真是有鬼。
   大部份在國內以萊斯基亞、hansard、忠利、太陽保險、也有英國的鷹星集團的單子,還有友邦人壽也有出單(友邦必需去香港簽單,但他會補助客戶機 票錢,南山人壽的業務如果看到我所述的話,我想你們南山不要賣了啦,直接賣友邦的純壽險算了)如果去香港的話,還有一大堆保險公司含像瑞泰、宏利近百家 壽險公司有這類產品。
  真的要挑選,請上www.fsa.gov.uk英國的金融局會告訴你怎麼挑,基本上這些東西都經過英國的金融局核準的 (看你自己要相信中華民國還 是相信英國,我並沒有刻意看不起財政部的意思,不要抓我),香港的證管會有這種商品確實的發行公司和其名稱(香港和國內的財政部同上理由)

  這樣東西有些要注意的事項如下,自己看吧

  請你要注意細算這些買賣的差價,一般是以7%的買賣差價,還有這些通常被當作長年期的儲蓄來出單,如果你的朋友告訴你要買25年的話,你可以要求只先投資五年,不然到時你想把錢拿回來,一次要扣25年的違約罰金可能把你的本金都扣光。
  另一件事,如果你要這這種計劃,最好用此年繳電匯,不然一般用信用卡在扣款時銀行還會扣1%作為台幣和美元匯兌的手續費。
  還有一件事,你要知道它每月的行政費用的扣款日是什麼時侯,免得一匯錢過去就被扣錢。通常這種單子會以免稅天堂作註冊地來把它發行成保險的單子,業務員會告訴你這可以當成保險金不用當作遺產,但實務上國稅局不太認同沒有保險成份的保險單,這點需注意。
  基本上台灣人不太可能投資25年,你可以先從五年來試試自己的耐性。另一點,這份合約中途只要有一個月沒繳,就得付一個月的違約罰金,除非你能確定未來每個月你都能付出500美元沒問題,否則請不要輕易就付款。
   這些商品在西歐、香港很風行,但考慮台灣人的投資習性,除非你的職業的軍公教等極穩定的工作,要簽合約前請想清楚。本人認為以五年為最長穫利終結點的 投資商品,可以投資「保證穫利基金」由大大有名的「保誠人壽」所發行,百多年來(台灣目前發行的海外基金還沒一支超過二 十年,何況百年)平均穫利在13%以上,如果你的祖父在百年前放個1萬美元,現在已有65千萬美元了,這個基金目前的規模在220億美元,不要問我為什 麼沒聽過保誠人壽賣這支基金,去問問財政部的官員為什麼不讓一般民眾知道。

星期一, 2月 24, 2003

真的嗎?請許我一對明眸吧

時間:2003/02/22 19:00
地點:大理街132
   中國時報總社2樓講堂
內容:明視氣功
主講人:吉岳教授

  帶著好奇的心情,來到這個擠滿150人的會場,準時到時竟然沒位置,只能坐在台階上了。
  再看看接待人員,竟說是「視障社福團體」,心理很震撼,難道這個氣功有這麼神?
  開場放了一段VCD,天啊!是視障人在練,現場很多人都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我就想說靜觀其變吧。影片還有一些小孩子進步的訪問,小孩子的說法讓好多現場帶小朋友的家長頻頻點頭哩。
   開場白就令人震撼,一個一眼全盲的人,上台說他是兩眼因900度的近視眼而視網膜剝離,聽的我心驚肉跳,我就是900的高危險群啊。可是一隻眼可以從 0.025練成0.3,令不少觀眾眼睛瞪得大大的。還有一些視障團體的人上台講心得,大家聽得眼睛都發亮了,我想大家心理想的都一樣吧:如果視障都能 我這明眼人不就可以
  會中我可是把握機會拼命發問,我對這副「架子」已憎惡已久,因為它,我近二十年來貢獻眼鏡行也萬把塊啦,這次看來是可以跟它說拜拜啦。
  會後我與教授聊起一些武術的心得,結論是萬法歸宗啊。我就報了名,下個月底參加開班,然後帶著那張有報導的VCD,趕回去找先生分享。
  先生做眼藥也快二十年了,這次活動是他鼓勵我去的,他是時有耳聞,覺得不妨試試。反而是女士認為我白花這筆錢,也難怪啦,如果這樣就有效,那西醫可被打了個大問號。
  師父聽了我去報這東西,他說他一直想找這類的功法,叫我明天練的時侯跟大家分享,搞不好大家一起去練哩。

各位看倌有興趣的話可以上去明視氣功,非廣告純分享

星期一, 2月 03, 2003

台灣的Simon Jackson在那呢?

  我是個不怎麼喜歡看新聞的人,吃飯時都看些輕鬆的節目。2003/1/27晚上七點我邊吃飯邊看國家地理頻道播放「弱肉強食:賽門與熊」讓我和母親心 中震撼不已。一個加拿大的青年從八歲開始投身保育當地特有的動物-海島白熊,花了十年的時間,在多數人還在鬼混的十七歲,當選了TIME2000年的 「星球英雄Hero of the Planet」。我和老媽的筷子差點都掉下來,「十七歲」被TIME選出來刊登,這實在太驚奇了。
  我和母 親在討論,如果在台灣,絕對沒有父母會允許小孩子做這種跟課業無關又是天下最辛苦的事,而且台灣教育是徹底失敗,為什麼呢?我在網路上查到 Simon的一篇專文寫到,有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選擇保護貓熊和大象?他的回答太漂亮了:「海島白熊對加拿大獨特之處就像貓熊對中國一樣,而且只產於我們 的省(卑詩省),牠值得有尊重和保育,我知道我得助一臂之力。」有多少台灣的青少年會覺得要對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助一臂之力呢?只看過照片,就期待學生了解 這種魚的可貴之處未免太可笑了吧。
  這幾天在家上網查了國寶魚的資料,發現有不少有心人在救這種魚,可是這些資料我想沒什麼人在看,想到就有些感傷。如果教育不能讓小孩子去了解自已土地上有那些珍貴的東西,長大以後自然覺得這塊土地沒什麼特別的,也不值得留戀。
  我想能做的只有從自己的下一代開始著手,想辦法讓他們看到台灣野生的生物,不要像很多人一樣,覺得這塊土地就是把錢撈夠了就跑掉,而是能真正把自然這個最重要的資產好好地傳下去。

星期六, 1月 11, 2003

再次入大學

  今天趕在最後有打95折的一日報名台大推廣部的「行銷管理師養成班」,打完電話跟課輔人員再度校正後,心理有股莫名的興奮感,想想離開學校也快七年了, 年是不知幹麼地跑去上大學,可是進了校門口就覺得五年會很美好燦爛,好像學校裡有金山銀礦似的,如今出來鬼混一段時日,也在外頭上些有的沒的課程,但那種 同窗同學的感覺就是很欠缺,而今天我好像又找回了那個18歲不知天高地厚的「猴死囝仔」對這門有考試有作業要交的課充滿了期待。
  心,再次年輕的感覺真好。